寫在前面
4月25日傍晚,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(以下簡稱“華坪女高”)校長、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張桂梅,走進武警云南總隊麗江支隊華坪中隊。
張桂梅此行,是給中隊戰士夏俊杰送回信。5天前,她收到夏俊杰的來信。信里,夏俊杰告訴“張媽媽”,自己因為工作中出現失誤而倍感沮喪。張桂梅放心不下,這次來就是想看看夏俊杰的近況。
其實,作為華坪女高的校長和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,盡管身患多種疾病、行動不便,張桂梅的日常工作依然繁忙。學校的事、學生的事、學生家庭的事,她都記在心上,日程安排總是滿滿當當。
然而,張桂梅的心中還裝著另一群“孩子”——華坪中隊的年輕官兵。去年10月,張桂梅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赴京參會,給中隊官兵帶回了禮物——大會紀念封。中隊官兵,每人一枚。
中隊官兵也掛念著“張媽媽”。去年“八一”,中隊官兵換發新式作訓服。他們特意前往華坪女高,給“張媽媽”看看他們的新軍裝。
不論多忙,“張媽媽”的日程表里,總會給中隊官兵留著位置;寒來暑往,中隊官兵像惦念父母一樣,惦念著“張媽媽”的健康。
“張媽媽”和中隊官兵的故事,要從3年前說起。
在華坪,我們有位“張媽媽”
■武警云南總隊麗江支隊華坪中隊指導員 冷開星
2020年6月,張桂梅(一排左三)到武警華坪中隊交流時與官兵們合影。
那一天,張桂梅老師打來電話,說想來看看戰士夏俊杰,還特意囑咐我“先不要告訴俊杰,給他一個驚喜”。
那段時間,中隊組織開展“寫家信、激動力、立新功”活動。很多戰士致信父母親友,夏俊杰寫給了“張媽媽”。他在信中寫下近期工作中的困惑和苦惱,希望能再次得到“張媽媽”的指點。
說實話,接到電話那一刻,我有些驚訝,內心更充盈著感動。我了解張老師的身體狀況,前幾天見到時,病情有些加重的她,腳腫得穿不進鞋子。我知道她有多忙,她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,日復一日從不停歇。如今,為了解開戰士夏俊杰的心結,她還是趁學生上晚自習的時間,特意從山下趕來了。
“想家了,就來女高找我”
2020年4月,我調任中隊指導員,了解到2012年以來,中隊一直義務承擔華坪女高的軍訓任務。為熟悉工作情況,那年6月的一天,我前往華坪女高拜訪張老師。
走進女高校園,我看到學校的設施比較陳舊,教學樓外墻有些斑駁,但一句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、做黨的好女兒”的標語,有種說不出的明亮。
齊耳短發,帶著一副老式眼鏡,穿著一件佩戴著鮮紅黨員徽章的黑色襯衫,身材清瘦的張老師,熱情地邀我在辦公室的條凳上面對面坐下來。
華坪的6月,已十分炎熱。辦公室里沒有空調,一個老舊的吊扇在轉動。
看到她的手上貼滿膏藥,我問了一句:“張老師,您的身體不舒服嗎?”
她笑著說:“老毛病了,類風濕關節炎。我身上的毛病多得很,每晚都要吃些止痛藥,不然整宿都睡不著?!?/p>
聽到這里,我一時語塞,不知該如何寬慰年紀如父母般的張老師。聊天中,張老師所談皆是對學生們的關心和牽掛。此前,我對她的辦學事跡有所耳聞,那時細細聽來,更對張老師心生敬意??粗矍斑@位燃燒自己、點亮孩子夢想的“校長媽媽”,我產生了邀請她給中隊官兵授課的想法。
“我就是個普通人,哪能談得上授課呢?”禁不住我一再邀請,張老師答應來中隊與官兵座談交流,講一講華坪女高的創辦經歷。
一周后的一個傍晚,張老師如約而至,還是穿著那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黑襯衫。在中隊學習室里,盡管腿腳不便,她執意站著和大家交流,“我是老師,坐下說不習慣,還是站著比較好?!?/p>
從丈夫因病去世后主動申請到偏遠的華坪縣任教,到為了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去街頭募捐,再到建校后每天手拿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、上課、吃飯、做操……張老師的故事還沒講完,淚水已模糊了官兵們的雙眼。
“如果我有追求,那就是我的事業;如果我有期盼,那就是我的學生;如果我有動力,那就是黨和人民?!睆氖萑醯膹埨蠋熒砩?,官兵們分明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力量,一份崇高的“母愛”。
這份“母愛”,觸動了當時中隊年齡最小的新兵夏俊杰。交流環節,張老師問坐在身旁的夏俊杰是哪里人,來云南當兵適不適應。夏俊杰回答:“我是安徽人,剛來當兵,還不太適應,有時候特別想家,想媽媽?!?/p>
張老師笑了,摸了摸他的頭說:“我們學校也有一些學生去當兵、考軍校。你們以后想家了,就來女高找我,我有時間也會來看你們。在華坪,我就是你們的媽媽?!?/p>
“在華坪,我就是你們的媽媽?!弊源?,這句話印在中隊官兵的心里,張老師成為大家的“張媽媽”。
“當兵的孩子最辛苦”
張老師來中隊后沒多久,央視《面對面》欄目播出了她的訪談節目,華坪女高和張老師因此受到更多關注。我們都為張老師開心,也關心她的身體狀況。
我發去一條信息:“張老師,最近身體還好嗎?我們想去看看您,不知道您周末有沒有時間?”
“來吧!”張老師很快回復。
這兩個字,打消了我內心的顧慮。如張老師所言,她就是官兵們的“張媽媽”。
那次見面交流,張老師特意給我們講起她的一些“綠色”往事。她是黑龍江人,上初中時學校附近駐有一個炮兵連。學校和連隊經常組織共建活動,她和同學們也常去連隊找戰士們玩。張老師還說,那時他們還參加過軍事訓練?!?6式半自動步槍、手榴彈、迫擊炮,我們當時都練過?!睆埨蠋熁貞浧饏⒓邮至駨棇崗椡稊S訓練的場景,“我手一滑,手榴彈就朝后面飛了。還好教官反應快,一把摁住我往避彈坑里跳,才沒發生事故?!?/p>
看得出來,張老師很懷念那段時光。張老師告訴我們,華坪女高多年來一直實行準軍事化管理,每天飯前還會播放紅色歌曲,其中就有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。
“現在學生們吃得了苦,以后在社會上才什么苦都不怕?!睆埨蠋熣f。
聊天中,張老師還向我們咨詢可不可以教女高的學生們吹軍號,讓學生們聽著軍號聲上課、下課、熄燈。后來,考慮到學生們學吹軍號有些困難,這個想法才沒有付諸實踐。
那一次,張老師對我們說:“當兵的孩子最辛苦??吹侥銈凂v守華坪縣,保護一方百姓平安,我為你們感到驕傲,也心疼你們?!彼€說,自己收養的兒子“小蘿卜頭”,當時就在部隊服役。
“軍人要吃苦不言苦”
看望“張媽媽”的次數多了,中隊官兵和“張媽媽”越來越親近。大家覺得她很辛苦,提議給華坪女高捐款。張老師說:“孩子們領津貼也不容易,還是留給他們的父母吧?!辈贿^,“三八”國際婦女節那天,看到中隊官兵特意帶著鮮花去看她,張老師很開心:“你們都是小暖男,都會買花了……”
那年新兵下隊,聽到老兵們在休息時聊起“張媽媽”,新兵們也想去看看她。他們到達華坪女高時,正趕上學生們吃午飯。學生們從下樓吃飯到回到教室,時間沒超過10分鐘,抓緊一分一秒學習。那一幕,讓很多新兵感觸頗深。
上等兵方澤,剛到部隊時有些不適應。參觀華坪女高后,學生們的勤奮努力讓他深受觸動。他在筆記本中寫道:“‘張媽媽’和女高的小妹妹們如此辛苦、如此努力,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,我們更應該刻苦訓練,做讓黨和人民放心的忠誠衛士?!?/p>
和方澤一樣,與張老師接觸的時間長了,去華坪女高的次數多了,不少戰士都有了變化。
中士陳光星兩次遞交入黨申請書表達入黨決心。在第二封入黨申請書中,他這樣寫道:“張老師長年累月辛勤付出,不論處境如何艱難,始終扎根山區教育一線,彰顯了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。我要向她學習,改正自身不足,爭取早日入黨?!睉{借著不懈努力,今年陳光星成為一名預備黨員。
夏俊杰在“張媽媽”的鼓勵下,已經轉改警士。前一段時間,他在工作中出現失誤,一直邁不過心里那道“坎”。這一次,看到“張媽媽”特意來看他,他激動地跑過去迎接。
“張媽媽,您怎么突然來中隊了?”
“這兩天心里一直掛著你這事,有時間就趕快把信送過來?!睆埨蠋熭p輕拍了拍夏俊杰,把信遞到他的手中。
夏俊杰接過信,沉默片刻說:“張媽媽,我現在就把信讀給您聽?!弊x到一半,他哽咽得有些發不出聲音。
“我們一起讀?!睆埨蠋熇目〗艿氖?,和他一起讀完這封信,“孩子,張媽媽盼著你堅強起來……”
“張老師,戰士們都很想您,坐會兒再走吧?!笨紤]到腿腳不便的張老師好不容易來一趟,我想挽留她多待一會兒。
“行,我去看看孩子們,打聲招呼就走?!?/p>
然而,和戰士們圍坐在一起聊起天來,“張媽媽”就“舍不得”走了。兩個小時里,她給大家講自己的成長往事,講幾個學生當兵的故事,鼓勵大家在部隊好好干,“軍人要吃苦不言苦??喑鰜砟転閲易髫暙I,吃苦也值得?!?/p>
“我們一起唱首歌吧!你們平時唱什么歌?”臨別之際,張老師邀大家共唱一曲。
“我們平時唱軍歌,喜歡唱《祖國不會忘記》?!卑嚅L蔣潤說。
“行,我們一起唱!”張老師起頭領唱,“在茫茫的人海里,我是哪一個。在奔騰的浪花里,我是哪一朵……”
那一刻,一群年輕的戰士歌聲嘹亮,唱出對祖國忠誠的誓言,嘴角掛著笑意的張老師眼里閃著光,滿是期許。
圖1:4月25日,張桂梅在中隊與夏俊杰共讀回信。圖2:4月25日,張桂梅與中隊官兵交流。圖3:2021年3月8日,中隊官兵看望張桂梅時留影。